<source : Great Way>
---
過去買跑鞋,看型喜歡就下手,從來沒想過這雙跑鞋到底適不適合自己。跑鞋可以依功能簡單分成緩震、支撐、競速。也可以依據使用目的分成訓練、路跑、馬拉松。

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些分類只是業者的行銷手法,然而這些分類的設計一定有他的道理,讓我們更容易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。什麼叫做適合自己的鞋子呢?舉例來說,如果你今天在意能減緩跑步對自己膝蓋的負擔,那麼緩震類跑鞋絕對比競速類跑鞋更適合你。就好像你不可能拿鍋鏟去舀湯這種概念!

所以如何挑選呢?以親身經歷,淬煉出這3個步驟:
1.釐清自己的需求(鍛鍊?競速?)
2.從品牌商的跑鞋矩陣對應自己的需求
3.挑選喜歡的外型和合腳尺寸

照著做,更容易挑到合適的跑鞋,也不會被選擇障礙所折磨。有了合適的跑鞋,就能享受那運動愉悅。

<source : Great Way>

本著現役這雙跑鞋即將底平開口笑,近期開始爬文研究跑鞋,希望這次換鞋能挑選更適合自己跑鞋。
由於個人跑步原因僅是維繫身體健康,幫助思維,沒有特別參加慢跑賽事的偏好,因此競速型的跑鞋不是我的選項。然後在慢跑的世界中,竊以為亞洲品牌會更適合亞洲人,再加上小時候灌籃高手動畫的品牌置入,所以挑選的方向就設定為亞瑟士和美津濃。

自己重視跑步過程中的保護,也就是比較不容易因分心而讓腳內外翻,所以特別關注支撐類型的鞋子。亞瑟士支撐型等級大致分成Kayano 、 GT2000 、GT1000,而美津濃則是wave shadow系列。
很幸運剛好遇到清倉特價,兩雙的錢還比一雙便宜,帶了亞瑟士的Kayano和美津濃的wave rider。

今天先穿Kayano試跑,緩震的效果比我前雙鞋明顯許多,對於腳踝的支撐保護也很有感,很開心這些投入的時間是值得的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一點不假。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、方法,將能讓自己在進行的事更有效率。改天再來分享wave rider的心得。

<source : Great Way>

---
參考資料:

#亞瑟士和美津濃的差別 #材料與結構的爭雄

0 留言